《说文》141页
形声字。《说文》:“朓,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从月,兆声。”《汉书·五行志下》:“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仄慝。”颜师古注:“孟康曰:朓者,月行疾,在日前,故早见。仄慝者,行迟,在日后,当没而更见。”“晦”是每月的最后一天,本来月亮也不应当出现的。但是这时“月见西方”,人们就称之为“朓”,“朓”是指异变之兆。“仄慝”《尚书大传·洪范传》作“侧匿”,《说文》“肭”字下作“缩肭”。东汉服虔以为“日晦食为朓”,实非。日食应当发生在“朔”,却发生在“晦”,这实际上是历朔有误的结果,致使所看的天象失常。(王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