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98页《睡甲》68页《甲金篆》292页
形声字。从竹,垂声。汉隶“箠”字所从之“竹”或讹为“”,而与木名之“菙”字同形。“箠”本义为鞭子﹑马鞭。《说文》:“箠,(所以)击马也。”《玉篇·竹部》:“箠,击马箠也。”《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夫武臣﹑张耳﹑陈馀杖马箠下赵数十城。”引申之刑杖亦谓之“箠”。字也作“棰”,从木,垂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李善注:“《汉书》曰:‘箠长五尺。’《说文》曰:‘棰,以杖击也。’箠与棰同。以之笞人,同谓之‘箠楚’。箠﹑楚,皆杖木之名也。”用为动词,指鞭打﹑击打。《后汉书·酷吏传·董宣》:“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