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形表》218页《战文编》362页《说文》118页《篆隶表》375页
会意字。从木,从攵(攴pū)。《说文》:“枚,干也,可为杖。”段玉裁注:“攴,小毄(擊)也。……杖,可以毄人者也。故取木﹑攴会意。”本义是树干。《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毛传:“枝曰条,干曰枚。”又指树枝。《广雅·释木》:“枚,条也。”王念孙疏证:“散文则枝亦称枚。《玉篇》﹑《广韵》并云:‘枚,枝也。’”引申指马鞭。《左传·襄公十八年》:“以枚数阖。”杜预注:“枚,马檛也。阖,门扇也。”又,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小棍亦称枚(形状像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晋左思《吴都赋》:“衔枚无声。”宋欧阳修《秋声赋》:“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又用为量词,个。《玉篇·木部》:“枚,箇也。”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棺上有五铢钱百余枚。”(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