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形表》216页《睡甲》85页《说文》118页
会意字。从木,从甘。或从口(古文字中,甘﹑口二形作偏旁时,经常混用)。本义是果树名,音méi,果实叫酸果,即梅子。《说文》:“某,酸果也。”段玉裁注:“此是今梅子正字。”因“某”多用于假借义(详下文),遂加木旁分化出“楳”字来表示本义;这个意思后来又借用本义是楠树的“梅”字来表示(参见“梅”﹑“楳”二字条),相沿至今。假借为代词,音mǒu。《广雅·释诂三》:“某,名也。”王念孙疏证:“凡言某者,皆所以代名也。”1.指代不确知的或不明言的人地时等。清刘淇《助字辨略》卷三:“凡无所指名,及泛言事物,与不知姓名皆云‘某’也。”《公羊传·宣公六年》:“于是使勇士某往杀之。”何休注:“某,本有姓字,记传者失之。”《汉书·项籍传》:“某时某丧,使公主某丧,不能办,是以不任用公。”又《孝成许皇后传》:“欲作一屏风,张于某所。”2.谦词,指代“我”。《正字通·木部》:“某,今书传凡自称不书名亦曰‘某’。”《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曰:‘某有负薪之忧。’”(冀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