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bēi帮纽、之部;帮纽、灰韵、布回切。

《汉语字形表》221页《篆隶表》385页《说文》122页

形声字。战国文字从木,不声(“不”上的一横及字形2竖笔中的短横均为饰笔)。秦代文字承袭战国文字,声旁“不”或加“口”繁化为“否”(不﹑否乃一字分化,古音均为帮纽之部)。汉代文字形旁或从𠥓(《说文·匚fāng部》:“匚,受物之器。𠥓,籀文匚。”);声旁有“不”﹑“丕”﹑“否”﹑“咅”几种写法(从“咅”声者与音bàng之“棓”为同形字)。“丕”是从竖笔上加短横的“不”字分化出来的,古音为滂纽之部。“咅”是“否”之异构,其形体演变序列为:(字形4所从)(字形6所从)(字形10所从)(楷书偏旁),与今楷书中“部”﹑“剖”等字所从之“咅”(小篆作󵣤,音pǒu,又音tǒu,古音在侯部。参看丶部“”字条)不同。“杯”,器皿名。《说文》:“桮,㔶也。”《集韵·灰韵》:“桮,《说文》:‘㔶也’,盖今饮器。或作𦈶﹑杯﹑盃﹑𦈧𠤯。”《字汇·木部》:“柸,古杯字。”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古盛羹若注酒之器通名曰杯也。”1.盛羹器,状近于盆,椭圆形,两侧各有一耳,故又名耳杯;盛行于战国至汉晋间。《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淮南子·齐俗》:“窥面于盘水则员,于杯则隋(员:同“”。隋:读为“椭”)。”《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贵州清镇平坝汉墓漆器刻铭:“乘舆髹羽画木黄耳棓。”(字形10)2.盛酒器。《管子·小称》:“桓公﹑管仲﹑鲍叔牙﹑甯戚四人饮,饮酣。桓公谓鲍叔牙曰:‘阖不起为寡人寿乎?’鲍叔牙奉杯而起,曰……”《史记·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桮杓:酒器,借指酒),不能辞。’”居延汉简89.13A号简:“墨著大柸(字形8)廿。”又用为量词。《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之火也。”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以温酒一杯(字形3)和饮之。”在“杯”字的诸多异体中,只有“杯”﹑“盃”﹑“桮”较为常见。新中国成立后,“盃”﹑“桮”作为异体字并入了“杯”字。(冀小军)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9:2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