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唐 |
字源 | “唐”的字头图解国家通用规范一级字(第 2037)字形图解图片 唐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干 凵 庸 塘 糖 尧 “唐”的拼音和发音口型t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áng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后鼻音尾ng的音。 “唐”的同族字表人部 饮食篇 缶族(缶族共计16字)上一字头:罐 下一字头:罍
“唐”的字形演变“唐”的字源解说“唐”是“塘”的本字。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于狩猎、格斗的尖利树杈。唐,甲骨文(干,尖利的树杈)(倒写的“其”,即装土的“箕”)(凵,凹形空间),表示利用土箕、尖利的树杈、凵形的泥池,制作陶泥。有的甲骨文将“凵”写成“口”。有的甲骨文将“其”写成。有的甲骨文又将写成。金文结合几款甲骨文字形,将“干”写成,将“其”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其”(箕)写成双手持握的“廾”。造字本义:动词,在凵形的泥池中,用尖利的树杈,反复舂插精选挑运的粘土,生产用于制陶的陶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由“干”和“廾”所构成的“庚”写成。楷书又误将隶书字形中由“干”和“廾”所构成的“庚”写成带“广字头”的,字形面目全非。当“唐”从动词本义“在泥池捣制陶泥”引申出名词义项“泥池、泥塘”之后,篆文再加“土”另造“塘”代替。从甲骨文字形看,“唐”和“尧”是制陶的两个重要环节,“唐”是选土在泥池中捣制陶泥,“尧”是将做好的陶坯烧制陶器。古人用“唐尧”敬称最早在民间推广捣泥制陶技术的部落联盟首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唐,大言也。从口,庚聲。啺,古文唐从口昜。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唐,说大话。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庚”作声旁。啺,这是古文写法的“唐”字,采用“口、昜”会义。 “唐”的字义引申“唐”的词汇分类①本义:本义,动词:选土在泥池中捣制陶泥。 唐朝 唐代 唐宋 唐人 唐装 唐风 唐画 唐诗 唐尧 唐人街 唐宋八大家 / 大唐 盛唐 唐、虞、夏、殷、周者,功德之名,盛隆之意也。——《论衡 • 正说》 ②名词:制陶的泥池,种荷养鱼的泥塘。 唐肆 唐突 / 荒唐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诗 • 鄘风 • 桑中》
附 音译词:唐古拉山 Tanggula
“唐”的编辑说明修改对“唐”字造字本义的解释 旧稿:“唐,造字本义:名词,远古陶坊踩制陶泥的泥塘”; 新稿:“唐,造字本义:动词,在凵形的泥池中,用尖利的树杈,反复舂插精选挑运的粘土,生产用于制陶的陶泥”。 2019-11-27 07:28 海恩
平民学者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5-11 20:38:50来自PC端 庚的甲骨文字形描绘的是畚箕、簸箕等的编织过程。上部描绘的是开始编织时经线的分布情况,下部描绘的是畚箕纬线编织的过程,非常形象。织箕时竹篾一根接一根续进去,故庚有接续之义。庚作天干字后,其接续之义由赓承继。 唐的甲骨文字形从庚从凵。庚就是畚箕,装土的工具。凵是制陶取土时挖出的坑,也就是塘。唐就是塘的本字。这也是陶唐氏的由来。 康的甲骨文字形由庚和表示米粒的小点构成,表示用簸箕将米扬起来,以去除米中的糠。康是糠的本字。当人们发现改善饮食有益于健康后,康表示健康,其本义由糠承继。 回复0条回复 网友总评: 我评此论: 盛誉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4-29 10:17:06来自PC端 “唐”是“搪”的本字,而非“塘”的本字。由于古时,制作陶坯时,没有转轮,一块陶坯,可能会分为两块来做。两块分别做好后,进行拼合,拼合的工艺,即:将两块泥坯的接缝处,用陶泥搪平。 子墨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3-26 05:47:16来自PC端 “唐”两只手紧握树干在泥池里捣治陶的泥。 宝泉峡谷 回复 子墨 2020-03-27 21:21:35来自PC端 请教子墨,陶唐氏是什么人? 宝泉峡谷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3-23 15:25:14来自PC端 庚字的变更,更改之意取自:《玉篇》:庚犹更也。《易·巽卦》: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本义:庚,更也。事之变也的说解。庚之更凵,变陶泥池为烧制青砂陶的灶堂,使陶泥池塘与烧陶火墉自然地联系起来。 以上拙见,没有文献根据,就象小学生看图识字一样,完全是根据唐字的古字形,结合山西尧都村现存的非遗古法烧制砂陶的工艺,对唐字的字形字意所做的理解。是否合理,望先生指教。 宝泉峡谷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3-23 15:03:53来自PC端 二。堂盖就象倒扣在灶堂上的一口大锅。堂盖上面留有观火孔。火孔就象屋顶的烟囱,火侯到时火苗会从火孔中突突窜出,鼓突的堂盖上火苗突窜,这样的景象也被称为唐突。火侯一到堂盖揭起,堂工用二股堂叉从灶堂中叉取烧红的砂器丢在地坑中淬火。庚字中的丫形与倒箕正好表示堂叉与堂盖。 三。庚字本来是秋天打谷场上扬场风谷的叉与箕,在唐字中还可表示鼓风助火之意。庚字作为唐字的重要构件,一表示改陶泥池为灶堂,二象征堂叉与堂盖,三象征鼓风助火 《帝王世纪》:“初封于陶,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于唐,为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阳。”尧发明了由多种陶土配方,灶堂高温烧制的青砂陶器,因功由陶侯晋升为唐侯。 宝泉峡谷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3-23 13:43:06来自PC端 《説文解字》:唐,大言也。从口,庚声。大言除了理解为大话空话之外,还可以理解为德高望重的大人物的荡荡威令之言。 唐字从口从庚,口字由甲骨文的凵演变而来,表示陶泥池。庚字有三层意思。 一表示更改。为了方便排水取泥,陶泥池建在台基之上。将池底穿孔成箅,箅下掏空漏灰通风,陶泥池稍加改造就变成了烧制砂陶的灶堂。最初的灶堂是无盖的,明火烧制砂陶时,器坯的下部烧红了,上部还欠火侯。这时要向烧红的器坯上撒炭粉或米糠,使之燃起熊熊烈火瞬间将器坯烧的通体彤红,达到出堂的火侯。投撒炭粉十分危险,火势太大无法控制,很容易引火烧身出事故,为了安全烧陶后来加了堂盖。 二。 宝泉峡谷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3-23 12:49:53来自PC端 唐突 = 荒唐突兀。先生的观点我很赞同。改革制陶工艺,晒土粉碎过筛,取消沉淀淘沙工序,致使“陶泥池”荒废,被坚持古法制陶的匠人认为是荒唐之举。从伏羲、炎帝到尧帝时代长达三千多年之久,陶器一直是平地堆烧。突然间进行工艺改革,标新立异,荒池砌灶,对于习惯于古法制陶的匠人来说就是突兀之变,在没有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情况下,冒然推行新法制陶就是唐突的做法。 宝泉峡谷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3-23 11:06:49来自PC端 荒唐 = 荒塘 = 名词,“荒废的陶泥池”先生的观点非常有道理。 制作红陶时,新取的粘土先加水和泥反复踩练,踩好的泥还要再多加水搅拌成稀泥浆在“陶泥池”中沉绽淘去沙粒,淘沙后的细腻陶泥才能进入制坯工序。 制作砂陶时,新取的各种粘土晒干粉碎过筛,加水和泥踩练之后就可进入制坯工序。制作砂陶没有沉绽淘沙工序,用来陶沙的“陶泥池”就必然会荒废。 在严格按照古法工艺制陶的红陶匠人看来,去除沉绽淘沙工序,使“陶泥池”荒废的做法不符合传统制陶工艺流程;碎土过筛,偷懒取巧,粗制滥造,不仅大错特错,而且错得离谱,十分荒唐。 宝泉峡谷 评论“唐”字网页 2020-03-10 09:48:10来自PC端 大地湾,仰韶,大汶口、河姆渡等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都是单一粘土配方,低温平地堆烧的红陶。要对几千年不变的传统古法进行改革,搞发明创造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其间必有无数次的失败与艰辛。砌灶堂烧,发明烧不坏,干烧浇水不炸裂的陶器新品种,很可能被认为是吹牛,说大话,不切实际的空想,这可能就是唐字大言的根源。发明人在无数次失败中,屡败屡试,突发奇想立即进行实验,这种行为很可能就被认为是瞎折腾唐突。低温红陶不上釉,高温砂陶要上釉,上釉就要配制泥浆,泥浆要有泥浆池或缸,这就是搪、溏,塘等字的源头。煻这个休眼字,就是地坑式火塘,应当是唐字的原始物象。唐字正解,有助于同族字的通释。以上拙见,请先生指正。 站长 回复 宝泉峡谷 2020-03-20 05:38:16来自PC端 指正不敢,都在探究。“唐”是重要字,也是难解字。宝泉峡谷对于“唐”字常用义项来源的分析,用心极深,敬佩! 不过,我个人确定“唐”这个字本身,并没有“说大话”的意思;“说大话”只是“荒唐”这个词的引申义而已。理由: 荒唐 = 荒塘 = 名词,“荒废的陶泥池”。荒池,令人看一眼就产生“空无一物”的“无凭无着”感觉,后引申出形容词“毫无根据”的意思; 唐突 = 荒唐突兀,是省略式的浓缩词。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