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的字头图解

国家通用规范级字(第 369)
字形图解图片
造字法:象形
解字参考: 又 声 取 娶 最

”的拼音和发音口型

ěr

的发音要领:注,“耳”字无声母。

ěr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位居中发e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母同时发音。

”的字形演变

”的字源解说

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像是被切下的蘑菇状的人类听觉器官的外廓。有的甲骨文蘑菇状的听觉器官又,用手抓),表示手抓割下的听觉器官,即杀人夺命;短竖指事符号表示切割。远古战场上,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后世叫作。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蘑菇状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明确的。有的金文把蘑菇状的简化成,把写成状的。篆文在金文字形基础上有所变形。隶书、楷书继续变形,至此磨菇形消失、手形消失,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变成单纯的名词长在头部两侧的蘑菇状听觉器官后,甲骨文再加明确的(抓)另造”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耳,主聽也。象形。凡耳之屬皆从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耳,负责听音的器官。字形像耳廓形状。所有与耳相关的字,都采用“耳”作边旁。

”的字义引申

”的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  本义由“取”代替

②名词:头部两侧蘑菇状的听觉器官的外廓。  耳背 耳聪 耳尖 耳顺  耳垂 耳环 耳坠  耳朵 耳根 耳鼓 耳孔 耳轮 耳膜 耳塞  耳福

耳力 耳机  耳鸣    耳热  耳目  耳边风  耳鬓厮磨 耳濡目染  耳听八方  /  肥头大耳  

,主听也。——《说文》

坎为。——《易 • 说卦》  

③名词:形状象蘑菇状的听觉器官的东西。  耳房 耳门  /  壶耳 箕耳 提耳 木耳 银耳 

禾头生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 唐• 杜甫《秋雨叹三首》  

④助词:表示语气,相当于而已,罢了,也。  只见于古文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论语 • 阳货》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忘身,国而忘家,公忘私。—— 汉• 贾谊《治安策》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史记》

巽而聪目明。——《周易》  

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 • 君道》 

者,心之候。——《春秋 • 元命苞》 

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 • 权篇》 

者,肾之候。——《白虎通 • 情性》 

使者以从事为目。——《后汉书 • 朱浮传》 

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魏书 • 崔浩传》 

低头共语。——《玉台新咏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事不目见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 苏轼《石钟山记》 

忠言逆利于行。——明 • 刘基《苦斋记》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史记》 

技止此。——唐 • 柳宗元《三戒》 

田横,齐之壮士。——《资治通鉴》 

止增笑——《聊斋志异 • 狼三则》


  • 辰参    评论“”字网页    2016-10-04 17:05:59
    Ear 这词原是汉语“耳”-------------《山海经》时期华夏人走遍世界,并教化蛮夷
  • LEE    评论“”字网页    2016-06-25 13:00:23
    "耳"這字原是英文, ps E_ar ------------------巴別塔.聖經
  • 老詹2015    评论“”字网页    2015-10-29 22:29:52
    甲骨文和金文的耳是不是既表达了耳朵的外部轮廓又反映了内部结构?尤其金文,表达了耳道、耳膜和传导到大脑深处的结构?古人对人体的认识未必亚于现代人。这样,这个字是彻底的象形字。
  • 海恩    评论“”字网页    2013-06-10 21:20:13
    感谢伉之指正!很明显,“耳聪目明”中的“耳”是本义名词;是编辑器不稳定造成的“跳行”。已修改。
  • 伉之    评论“”字网页    2013-06-10 18:38:33
    分类词汇中助词一条引的周易彖传,里面的耳字貌似不当助词讲?
  • 海恩    评论“”字网页    2012-07-24 02:16:24
    谢谢文字爱好者提醒!一定是编辑时不小心将“分类词汇”的其余内容删掉了。已修改。
  • 文字爱好者    评论“”字网页    2012-07-21 20:42:33
    我眼花了?怎么“引申线索”和“分类词汇”不一样?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3: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