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臯 |
字源 | “臯”的字头图解字形图解图片 臯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自 毛 尾 臯嘷 “臯”的拼音和发音口型h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áo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先发a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o。 “臯”的字形演变“臯”的字源解说“臯”是“嗥”的本字,而“皋”是“臯”的误写异体字。臯,篆文(自,“鼻”的本字)(是倒“毛”的误写,即“尾”的省略,借代有尾巴的野兽),表示野兽鼻音浓重的嚎叫。篆文异体字“皋”误将“自”(鼻)写成“白”,误将表示“尾”的倒“毛”写成似“本”的。造字本义:动词,大型猛兽发出鼻音浓重的嚎叫。隶书将篆文字形中似“本”的写成“本”。隶书异体字用“羊”代替“本”,表示羊只的啼叫。楷书大体恢复篆文字形,将本该为倒“毛”的写成。当“皋”的“嚎叫”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叫喊)另造“嘷”代替,强调野兽张口嚎叫。“嘷”的篆文异体字“嗥”误将“自”(鼻)写成“白”。篆文异体字“獆”则用“犬”(野兽)代替“口”(叫喊),强调野兽嚎叫。古籍中多以“皋”代替“臯”,以“嗥”代替“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皋,气皋白之進也。从夲、从白。《禮》:祝曰皋,登謌曰奏,故皋、奏皆从夲。《周禮》曰:“詔來鼓皋 舞。”皐,告之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皋,白雾般的气息向上升。字形采用“夲、白”会义。《仪礼》上说,祝告者声调高远地呼唤叫作“皋”,登堂唱颂歌叫作“奏”;所以“皋”字、“奏”字都采用“夲”作边旁。《周礼》上说:“诏布击鼓、诏告舞蹈。”皐,就是诏告的意思。 “臯”的字义引申“臯”的词汇分类①本义,动词:大型猛兽发出鼻音浓重的嚎叫 háo 。本义由“嗥”代替 皐,俗皋字。——《正字通 • 自部》 ②名词:使猛兽受阻而嚎叫的江河高岸 gāo 。该义项多由“皋”代替(皐雉 / 城皐 汉皐 江皐 林皐 平皐 青皐 山皐 九皐 养音九皐) 臯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 • 招魂》 登东皐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晋 • 陶潜《归去来辞》 细细黄花落古槐,江臯不雨转轻雷。——宋 • 陆游《暑行恬新都驿》 此处似有神臯蕴结。——《徐霞客游记 • 滇游日记十二》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