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的字头图解

国家通用规范级字(第 2474)
字形图解图片
造字法:会义
解字参考: 阜 队 坠 墮 堕 隓 随

”的拼音和发音口型

suí

s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的发音要领:发音时,u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ei,嘴形由圆到扁。

”的同族字表

地部 地理篇 阜族(阜族共计82字)
上一字头:坠
下一字头:隓
    阜 阝 陆 陵 阴 阳 陕 阱 阡 隙 际 隅 隘 陛 院 阶 除 阮 陇 陀 阤 隒 阞 陉 阪 陂 阺 𨻲 隧 隍 阯 陒 陌 陔 阼 阵 阢 陲 隰 隩 隈 陼 陙 陬 隄 阻 障 限 隔 隆 隐 隃 陟 阿 降 队 坠 隋 隓 隳 陨 臽 陷 防 陪 附 陶 阨 隤 阬 陻 阹 阩 险 陋 陡 陗 阣 陮 隗 陭 陖

”的字形演变

”的字源解说

”是“”的本字;而“”又是“”和“”的本字。,甲骨文 阜,石阶,代山崖头朝下的“子”),表示小孩从山崖坠落。有的甲骨文用倒写的“人”(头朝下坠落)代替倒写的“子”(坠落的孩童),表示大人从山崖坠落。远古山民将夭折的婴孩和死去的成人从山崖抛入深谷,即原始的抛葬式天葬。晋人歌吟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正是这种葬俗。金文“坠”在“队”的字形基础上加(像被包裹、捆绑的尸体)、加“土”),表明抛葬风俗后期发展成土葬。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人”写成“又”,同时加“月”(肉,借代躯体)写成“”,表示抛葬坠谷的尸体。篆文“隋”误将早期篆文字形中的“土”写成“工”,导致“”的本义线索隐晦。造字本义:动词,远古山民将夭折的婴孩和死去的成人从山崖抛入深谷,即原始的抛葬式天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俗体楷书省去“写成“”。当“”(suí)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土”另造“ ”(duò)代替。古籍多以“”或“”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隋,裂肉也。从肉,从隓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隋,将肉身摔裂。字形采用“肉、”会义。

”的词汇分类

隋岸 隋堤    隋琛 隋珠    隋宫 隋苑    隋和    隋珠和璧  /  和璧隋珠    

 

,裂肉也。——《说文 • 肉部》

,落也。墮,同。——《玉篇 • 阜部》

既祭则藏其。——《周礼 • 守祧》

大祭祀,逆齍盛,送逆尸,沃尸盥,赞。——《周礼 • 春官 • 小祝》

廷蕃西有星五,曰少微,士大夫。——《史记 • 天官书》

禅房空旦暮,画壁半陈。——唐 • 姚合《寄题纵上人院》

:“”(suí)为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一带;亦为南北朝之后统一政权的国号,618年亡于唐。  

,国名。本作隨。《左传》曰:“汉东之国隨为大。”汉初为县,后魏为郡,又改为州,文帝去辵。——《广韵 • 支韵》

譬如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淮南子 • 览冥》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7747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0 23: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