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介,畫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
【釋形】
介,甲骨文
、
,象人身著衣甲形,中間之“人”左右(周圍)標有數小點:
,若動物之鱗甲,此指人披之甲。金文由甲形之小點徑寫作斜豎畫,亦卽甲片之意。與小篆形同。因左右之斜畫,形近與“八”,亦猶“小”字,本為之小點,後易作左右兩斜畫,“小”字,說文亦誤為从八。左傳·成公二年:“不~馬而馳之。”楊伯峻註:“‘不介馬’謂馬不披甲。”
【釋義】
(一)猶單位詞,諸位、諸個意相近。卜辭:“
(侑)于多介。”(合集12642)“多介”為頌稱,意為立下汗馬功勞之諸雄。又“貞,勿
(侑)犬于多介父。”(前一、四六、一)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多介為多塊相聯之甲,多介祖、多介父、多介兄、多介子為殷王室著聯革之諸祖、諸父、諸兄、諸子,亦統稱多介。”
(二)大也。師
鼎:“用氒(厥)剌(烈)且(祖)介德。”詩經·小雅·楚茨:“報以~福,萬壽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