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fǔ府)方矩切

【釋形】

俯,金文从人,从府,府亦聲。漢語大字典按語:“金文俯从人。”其下所从“人”與金文“鬱”“鳧”兩字下所从同,象人俯伏之形。當是“俯”之古文,本義為“俯伏”。說文無俯字,“頫”字下云:“低頭也。”“頫”後混訛與“俯”同。

金文編云:“俯,說文作頫,或作俛。”容庚先生認為“俯”與“俛”同字。林潔明“俯”與“俛”古音不同,認為兩字“義同音異,非一字之正俗體。”張再興釋“俯”云:此兩說皆未細考兩字意義之別。“頫”字从“頁”,其本義當與頭有關。說文解字已將其本義說得清楚:“頫,低頭也。从頁,逃省。太史卜書頫仰字如此。楊雄曰:人面頫。或从人、免。”“仰”,今本說文釋為“舉也”。一切經音義卷八引說文為“舉首也”。可見頫、仰正是一對反義字。“俛(頫)”本當讀如免,與“俯”字的讀音相差甚遠。

可見,俯、頫兩字讀音及本義均有別,本當為兩字。但在文獻中,兩者很早就開始混同。禮記·禮運:“皆可俯而窺也。”疏:“俯,下頭也。”左傳·成公二年:“韓厥俛定其右。”杜預註:“俛,俯也。”漢書·夏侯勝傳:“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顏師古:“俛,卽俯字也。”而在字書、韻書中也常把兩者的意義混同起來。玉篇·人部:“俛,俯俛也。說文音俯,低頭也。”“俯,謂下首也。”廣韻·麌韻:“俯,上同(頫)。漢書又作俛。”這種混同,是由于“俯”與“俛(頫)”的意義逐漸泛化而造成的。(古漢語研究2006年第4期)案此釋可從,俛是免之增旁分化字,俛有之“俯”義,是源于“免”而增人旁各有所專。參“免”字釋。

【釋義】

人名。伯要俯簋:“白(伯)要俯乍(作)寶(簋)。”

【字例】

伯要俯簋

伯要俯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8: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