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應,當也。从心,聲。”
【釋形】
應,金文不从心,以為應。金文隸亦作、,集韻:“或作鷹”。鷹,本為禽鳥,古人以鳥為圖騰,故用為“應”,國名。詛楚文下从心,作。、應、膺三字,初文一字多用,後增心、或月,孳乳分化出應、膺二字,音義也各有所專。應,今簡化為应,用為答应、樂器義時,讀yìng。
【釋義】
(一)古國名。姬姓。應侯,周武王之子封國之君。應侯見工鐘:“隹(唯)正二月初吉,王歸自成周,(應)(侯)見工遺(貽)王于周。”應侯偁簋:“應侯偁乍(作)氒(厥)不(丕)顯文考釐公尊彝。”銘文之“應”為國名,亦因以為氏。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邘晉應韓,武之穆也。”釋文:“應,本周武王後。”杜註:“應國在襄陽城父縣西。”有說在河南 魯山東。
(二)人名。應公尊:“(應)公乍(作)寶尊彝。”應公,其應為“公”爵稱,是為應國某代國君。
【字例】
應公鼎
應公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