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吳 |
字源 | 吳(Wú蕪)五乎切(吳) 說文:“吳,姓也。亦郡也。一曰:吳,大言也。从夨口。 【釋形】 吳,甲骨文 【釋義】 1.wú五乎切 (一)氏稱。吳方彝蓋:“宰朏右乍(作)冊吳入門,立中廷。”見(二)。 (二)古國名。姬姓。子爵仲雍之後,武王克商,因封之吳,傳至夫差,為越所滅。楚王子吳鼎:“王子吳 2.yú遇俱切 (三)通“虞”。掌管山澤田獵的官名。也稱“虞人”。同簋:“ (四)通“虞”。封國名。師酉簋:“王才(在)吳(虞),各(格)吳(虞)大廟,公族□[允]釐人右師酉,立中廷。”楊寬西周史第四編、六章:“據師酉簋銘文,周王在吳(卽虞)的太廟冊命師酉的禮,可知虞有太廟可以作周王行禮之處,就是虞是太伯、仲雍的封國。穆天子傳卷六稱穆王‘乃宿于虞’,也是因為虞為太伯封國,原有周王留宿的宮室。”又說:“史記·吳世家說:‘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為虞仲列為諸侯。’這是顛倒了歷史事實。……宮之奇講虞的歷史,說:‘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可知仲雍卽因封于虞而稱虞仲,而史記說周章之弟虞仲封于虞,顯然是錯誤的。索隱說前後有兩個虞仲,是‘祖與孫的同號’,這是彌縫的曲說。其實江南的吳國出于虞的分支,是後來康王時再度分封江南來的,到康王時,周纔有力量可以把周貴族分封到江南來。”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