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唬,嗁聲也。一曰虎聲。从口,从虎。讀若暠。呼訝切”。
【釋形】
唬,金文形構與小篆同,从口(或从甘),从虎,虎亦聲。口,表示張開嘴巴而呼聲,其與“虎”合體,會意為獸類之啼聲。本義為呼聲。郭店楚墓竹簡字作“”。
【釋義】
通“乎(唬,讀hū)”。或通“於”。用意相當于“於”。伯簋:“隹(惟)用妥(綏)神褱(懷)唬(乎)前文人。”郭店楚墓竹簡:“罪莫(厚)欲,咎莫谷,化莫大不足。”帛書甲本“罪莫大於可欲,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王弼本:“禍莫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上引文廖名春校釋案:“,从口虎聲,其韻與‘於’同屬魚部,聲為曉母而‘於’為影母,同為喉音,音近故可相通。故書當作‘於’……”(郭店楚簡老子校釋)案追簋:“用享孝于前文人。”前銘之“唬”與此銘之“于”用例同,用為介詞,有給、對之義。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