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宏,屋深響也。从宀,厷聲。” 【釋形】 宏,金文編云:“从宀从弓與宖為一字,說文‘宏,屋深響也。’‘宖,屋響也。’其義同。又紘或从弘作紭,其形通。”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第十五章解“慍”字,所引金文編收為“宏”(1190號)的七銘九字,釋為“”字,云:“‘’字本像盛有弓的弓衣,故从‘’从‘弓’,……字舊釋為‘宏’,現在看來也是錯誤的。”(註引關于字的考釋見裘錫圭、李家浩曾侯乙墓竹簡釋文與考釋註〈14〉,文載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案:于此所收金文之諸字,非“宏”之本字無疑,從用例中釋之為“宏”,當是通假字。細審其形,竊謂象胎兒在衣胞之形,卽“”字。胎兒在母體為之十月懷胎,胎兒是動態的,日增形顯,由月月顯現,以至到天天(日日)顯現,其由 番生簋、 師克盨以至到 王孫編鐘、 王孫鐘,字形雖小異,則可考其“衣包”內之標識,可見胎兒的弧形輪廓形,彎曲若似“弓”形(番生簋)、以至近“卩”形(師克盨)、可鐘銘似人形可見其構意,卽爲胎兒於“衣胞”內已趨於欲將要降生的嬰兒之形。故有“大”意。其右上方飾猶鼻環狀,是“衣胞”繫之于母體之象形,隸變把師克盨之類字作“”,據用意所見釋之爲宏、弘,應爲通假字。另參“”字條。 【釋義】 (一)通“宏”,大也。毛公鼎:“王曰:‘父,今余唯先王命,命女(汝)亟一方,(宏)我邦我家……’。”彔伯簋蓋:“叀(惠)(宏)天令(命)。”尚書·盤庚下:“各非敢違卜,用∽茲賁。”孔安國傳:“宏、賁皆大也,君臣用謀,不敢違卜,用大此遷都業。” (二)通“”。用皮革蒙覆於車軾。毛公鼎:“朱(luàn)(、)。”彔伯簋蓋“(雕)(、、)朱虢()、虎冟(冪)(朱)裡……”番生簋、師克盨都作“朱虢。”本為“昷”字,昷為魂韻影紐、文部字,鞃在登韻匣紐、蒸部,影、匣同為喉音,故相通。說文:“鞃,車軾也。从革,弘聲。”銘文選云:“此當是朱虢賁之倒文。”“朱虢是用朱皮革蒙包的車軾。”此“”,本為“靳”,服馬當胸的套革。“(鞃)”之靳,當是四馬車駕,夾轅二馬謂之服,其外二馬謂之驂,以靳驂馬首,服馬胸之皮革,又以皮革或漆布蒙包車軾。詩經·大雅·韓奕“淺幭”。高亨註:“,革也,去毛的獸皮。,古代車的前箱供人依憑的橫木名軾,軾上蒙以獸皮或漆布名鞃。鞃鞹,卽獸革的。”又毛傳:“,軾中心也。”孔穎達疏:“言以去毛之皮,施於軾之中央持車使牢固也。”另參“”字條。(見971頁) 【字例】
九年衛鼎
吳方彝
彔伯簋
三年師兌簋
毛公鼎
師克盨
番生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