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悤,多遽悤悤也。从心,从囪,囪亦聲。” 【釋形】 悤,金文編:“从在心上,示心之多遽悤悤也。說文云从心、囪,囪當是之變形,又云囪亦聲,乃由指事而變為形聲矣。”悤,是個指示字,是于“心”之上加一豎點,示左、右心房之孔竅分明,是“聰”之初文。 【釋義】 (一)同“聰”。聰明。蔡侯盤:“穆穆,悤害(堅)訢(xīn)。”此句意:恭恭敬敬,聰明、堅貞、欣喜揚揚(洋洋)。漢書·郊祀志下:“陛下聖德,∽明上通。” (二)通“蔥”。青綠色。番生簋蓋:“易(賜)朱巿悤黃。”毛公鼎:“易(賜)女(汝)鬯一卣、(祼)圭(瓚)寶、朱巿悤(蔥)黃(珩)……”悤黃,卽蔥珩,珩,或衡。詩經·小雅·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禮記·玉藻:“三命赤蔥衡。”鄭玄註:“衡,佩玉之衡也。……青謂之蔥。”銘文:“朱巿悤黃”,又有“赤巿朱黃”(頌壺)、或“赤巿縈黃”(申簋蓋)、“赤巿五黃”(師克盨)、“赤巿”(揚簋)、“巿冋黃”(七年趞曹鼎)、“巿幽黃”(虎簋蓋)、“叔巿金黃”(師釐簋)。 西周史對“芾”和“珩”(衡、黃)的等級中說:“西周中期以後的‘命服’制度有著下列等級:第一等是‘朱黃蔥珩’,金文作‘朱巿悤黃’,是賞給公爵的執政大臣的;其次是‘赤芾’,是賞給‘卿’一級和諸侯的;‘赤巿’是賞給‘大夫’一級的;再其次是‘巿冋黃’,卽黑巿和素黃(珩),是賞給‘司工’‘司輔’‘官司邑人’的官吏的;更其次是‘叔巿金黃’,卽白巿和金色的珩,是賞給小官吏的。凡是……朝見天子……執行王命的事……也必須穿各級‘命服’的。” (三)通“鏓”。鐘聲。鐘:“倉(鎗)倉(鎗)悤(鏓)悤(鏓)。”說文:“鎗,鐘聲也。”又“鏓,鎗鏓也。”段玉裁註:“鎗鏓,善狀鐘聲。今(鮮少)用此。”鎗鏓,形容鐘聲之洪亮。 (四)通“沖(悤,讀chōng)”。由空虛引申為謙虛。大克鼎:“穆穆朕文且(祖)師華父,悤(襄)氒(厥)心,靜于猷,盄(淑)悊(哲)氒(厥)德。”悤,假為沖;(襄),讀為讓。晉書·恭帝紀:“大司馬明德懋親……雅尚沖挹,四門弗闔。” 【字例】
悤 爵
鐘
克 鼎
毛公鼎
番生簋
蔡侯盤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