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惻 |
字源 | 惻(cè測)初為切(恻) 說文:“惻,痛也。从心,則聲。” 【釋形】 惻,金文从心,則聲。則,初本為器銘之模型,法則。說文:“則,等畫物也。”是說製作器物,是以照器物的模型式樣,進行刻畫雕飾。依此可釋為會意兼聲字,則有刀刻義,與“心”會意,卽是說文云“傷痛”義。 【釋義】 通“則”。宋右師延敦:“朕宋右師延,惟贏贏盟盟揚天惻。”惻,疑讀則,則與章意相近,“天惻”猶言“天章”,指帝王,君王之詞文。徐陵丹陽止庸路碑:“御紙風飛,天章海溢,皆紫庭黃竹之詞,晨路卿云之藻。”或“惻”通“策”,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杜預註:“旣飲置爵,則書勛勞于策,言速記有功也。”銘文之贏,卽勝,勝利,盟指殺牲飲血,在神前結盟。大力稱揚結盟之誓辭,其勛勞之勝事記載於策(冊)上。 【字例】 宋右師延敦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