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廟,尊先祖貌也。从广,朝聲。
, 古文。”
【釋形】
廟,金文从广,朝聲,广或作宀,古文通用。或从广,苗聲,與說文古文同。廟,段玉裁說文註:“宗廟者,先祖之尊貌也。古者廟以祀祖,凡神不為廟也。為神立廟者,始三代以後。”西周、春秋貴族的大小宗族,都建有宗廟祭祀祖先。爾雅·釋宮:“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室曰寢。”左傳·昭公十八年:“子大叔之∽在道南,其寢在道北。”周族把廟和寢造在一起,廟造在寢的前面。廟與寢造在一起,是因為他們把死人看得和活人一樣,廟是祖先的宮室,廟亦稱宮或稱室。詳見“宗廟”釋。
【釋義】
(一)天子、諸侯祭祀祖先的房屋,或舉行朝覲之禮,稱為“宗廟”,又稱“太廟”,或稱“宮”。敔簋:“王各(格)于成周大廟”。乖伯簋:“用
(孝)宗朝(廟)。”中山王
壺:“
(則)
(將)
(使)
(上)勤(覲)於天子之庿。”詩經·大雅·思齊:“雝雝在宮,肅肅在∽。”
(二)人名。廟孱鼎:“廟孱乍(作)鼎。”
【字例】
.JPG)
吳方彝
.JPG)
元年師兌簋
.JPG)
師酉簋
.JPG)
虢季子白盤
.JPG)
方鼎
.JPG)
廟孱鼎
.JPG)
逐 鼎
.JPG)
盠方彝
.JPG)
同 簋
.JPG)
無
鼎
.JPG)
.JPG)
中山王
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