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韻:“削也。”玉篇:“
,鈞也。”
【釋形】
叔夷鐘有
字,所見資料,有釋之為“
”。玉篇:“
,口怪切(kuài)。斷也。”陳直讀金日札卷二甲編、四釋為“
”。訓為“剗”亦“踐”義。
字,字書不見。依形意析之,左部上邊不从“竹”,似三長點下是“
”之金文形,并不是“
”形,疑為“
”之本字,“扁”上部本从一點,此作三豎點,其多出兩豎點,是其飾筆,如“事”字,金文上部多作屮,而戰國早期公孫潮子鎛之事字作“
”。
【釋義】
通“剪(
,讀jiǎn)”,翦滅。叔夷鐘:“尃受天命,
(剪)伐
(夏)司,
(貫)氒(厥)
(靈)師。”陳直先生雖釋“
”字,可謂
卽剗字亦“踐”字之假借。引書序“踐”鄭註讀若“翦”,“本銘文謂殷商翦滅夏祀也。”其釋義可從。
,據集韻之音讀、釋義,當可與踐、剪相通。玉篇:“剪,俗翦字。”
【字例】
.JPG)
叔夷鐘
.JPG)
叔夷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