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牙,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凡牙之屬皆从牙。 ,古文牙。”
【釋形】
牙,金文為象形字,像上下二齒相錯(一凸一凹)嚙合,下端小豎畫表示齒根。義為臼齒。泛指牙齒。
【釋義】
(一)牙之前冠以“爪”,組成“爪牙”之詞。是周人早已發現爪、牙對虎豹類猛獸得以生存的重要性,故周代把武官比作周天子的爪牙。義為衛士。師克盨:“王若曰‘師克……則隹(惟)乃先且(祖)考,又(有)于周邦,干吾(捍敔)王身,乍(作)爪牙。”詩經·小雅·祈父:“祈父,予王之爪~。”鄭玄箋:“爪牙之士,當為王閑守之衛。”
(二)人名。敖簋:“戎(獻)金于子牙父百車。”郭沫若先生謂子牙父,是春秋早期的鮑叔牙,與齊桓公(前685—前643年)同期人。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