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畀,相付與之。約在閣上也。从丌;甶聲。”
【釋形】
畀,甲骨文 、,象矢上有扁平鏃之形。商代金文以圖喻意,象“田”或“”中有實物形,且兩人共擡之,或从収,示付與、賜給;西周金文形又與甲文同,其下部(矢之魚尾)形略訛相近于“大”,小篆又訛為“丌”。據商金文从()或从廾,丌大概源於廾形訛所致。本義為付與,賜給。
【釋義】
(一)付與。卜辭:“拜雨,夒(畀)雨。”(合集63)左傳·隱公三年:“周人將~虢公政。”杜預註:“畀,與也。”
(二)賜予。班簋:“否(丕)畀屯(純)陟。”師永盂:“公廼出氒命,易(賜)(畀)師永氒(厥)田(陰)昜(陽)洛,疆眔師俗父田。”唐蘭謂周禮·夏官·司弓矢八矢之一的庳矢。讀為畀,予也,與賜同義。爾雅·釋詁:“畀,予,賜也。”
(三)族徽。父癸斝:“(),父癸。”
【字例】
父癸斝蓋
畀 鼎
師永盂
師同鼎
柞伯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