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yì義)羊吏切(異)

說文:“異,分也。从収,从畀。畀,予也。凡異之屬皆从異。”

【釋形】

異,甲骨文 ,金文其中間人之頭部形,由變作高鴻中國字例云:“象人戴由(竹器),而以兩手扶翼之之形。”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上从甾,甾下之短橫畫乃象負戴器,卽說文之盨。”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云“異蓋戴之初字,戴从𢦏(zāi)聲,加聲旁耳。”諸學者釋為“戴”。甲骨文有一體作徐中舒釋為異,云:“象人舉手之形,子卽祭祀中象徵神主之小兒,卽所謂‘尸’。舉‘尸’卽會意為祀。……為說文禩(祀別體)。”此云:由“”之頭與臂相接漸訛變為“”。甲文用為祭“禩(祀)”義。金文其形已變,遂之意亦有變化。

金文構形亦與甲文同:①正面站立之“人”形,兩臂嚮上舉之,手指空空,未見有手持所戴之物;②正立之“人”頭部及兩側未見有所“戴”之飾物;③頭部以表示,其本為“人”頭“〇(圓狀)”象形,頭內標“十”,卽為表識符號,縱畫表“人”之正面所立,以橫畫表“人”之舉臂朝嚮頭部兩側,卽兩翼,是“異”的本字,翼的同源字。

禽類動物,其軀體下部有兩條腿,前部(無腿)有兩翅膀(猶人的兩胳膊),翅合而落,翅展而飛。人亦猶飛禽動物,身軀下部有兩條腿,身軀前部有兩臂膀,隨意可伸展與驅體兩側,卽兩翼(只是不能飛)。故“異”字旣有“翼”義,亦有分義。而人本為行走動物,而又有別於行走的“獸類”動物,用兩腿行走,兩臂膀成為靈活驅動的有力武器,這種獨特功能,是一切動物無可相比的,故有奇特義。“異”之構意有“分”義,亦完全合乎人之上部為兩胳膊與下部之兩條腿截然“分明”。異與翼之區別字,人之異為兩臂膀,增“羽”為飛禽兩“翼”。故構字以手臂舉之於頭之兩側,示為翼義,是個指示字。單異簋字,下部同於“異”之下部,上部又同“具”之上部,顯得不類,金文編收為“異”,本書收為“具”字。

【釋義】

(一)同“翼”。

(1)庇護,或休美。虢叔旅鐘:“皇考嚴在上,異在下,,降旅多福。”異同“翼”。銘文句意為:榮耀的父親莊重在天上,庇佑著下界的後代們。當編鐘叮叮咚咚敲響的時候,就會有眾多福气從天上降給。潘玉坤西周金文語序研究說:“‘嚴在上,異在下’表達的意思是:先人在天之靈在天帝面前為子孫多多美言,下界的子孫便會隨而獲益受惠。”一說:“異”應該讀為“式”,式,灋也。

(2)佑助、臨護。大盂鼎:“故天異臨子,灋保先王。”異臨:輔助、監護。典籍作“翼”,漢書·晁錯傳:“以翼天子。”

(3)美也,盛也。召圜器:“召弗敢忘王休異,用乍(作)宮旅彝。”西周金文語序研究:“‘異’讀‘翼’,解作‘美’義,”引召圜器之“休異”云:“銘文和傳世典籍中,‘休’多用‘美’義,例不勝舉。”並以銘文“嚴在上,異在下”之句,釋云:“所謂‘異在下’,略等於說‘休美在下’。”

(二)地名。曶鼎:“井弔(叔)才(在)異為〔士〕。”“士”,據讀本補。

(三)人名。單異簋:“單異乍(作)父癸寶尊彝。”單異,是父癸之子。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