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bá拔)普活切()

說文:“癹,以足蹋夷艸。从癶,从殳。春秋傳曰:‘癹夷蘊崇之’。”

【釋形】

癹,甲骨文 ,上部从二止(象一雙足),下部从,象以手執持器物形。,表意為前進;,表示引發,會意為發射義。郭店楚墓竹簡其“癹”字繁構作,上部从四“止”,下部仍从說文又有“發,發也。从弓,癹聲。方伐切(fā)。”金文或增从弓、从(癹)會意,癹亦聲。說文分作癹、發兩字兩義,初本一字也。春秋太子劍作發,戰國盟書作癹,字形不同義同。

郭店楚墓竹簡:“果而弗,果而弗喬,……”廖名春老子校釋:“郭店楚墓竹簡註釋:癹,簡文上部乃‘癶’的繁化。‘癹’于簡文中借作‘伐’”(註引荊州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字在郭店楚簡中三見,除此之外,成之聞之第24簡作“發”,老子丙本第3簡讀為“廢”。可見“”卽“發”之異構。癹,銘文讀fā音。

【釋義】

(一)發,發射。卜辭:“其先癹(發)。”(五、二四八)詩經·召南·騶虞:“彼茁者蓬,壹發五。”

(二)人名。者反之子通劍:“攻敔(吳)王姑(發)者反之子通,自乍(作)元用。”太子劍:“工大子姑(發)反自乍(作)元用。”此銘之“姑發反”與前銘之“姑者反”譯音相同,均為吳王諸樊”之名。太子劍銘,陳直先生讀金日札云:“蓋人名,在古籍中皆用譯音,于四字中,僅取首尾‘姑反’兩音。春秋吳子遏公羊吳子謁,則當為諸樊之名,非諸樊二字之合音。”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14: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