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官名。秦置。漢初亦襲秦制。猶之“丞相”或“相國”。中山王壺:“隹(唯)十亖(四)年,中山王命相邦郾(燕)吉金。”相,春秋時代某些國家已有總領百官的冢宰、太宰或相,例齊國在齊景公時已設有左右相。相是官僚機構的“百官之長”(荀子·王霸篇)。秦四年樛斿戈:“四年相邦樛斿之造櫟陽上上造(間)。”秦元年丞相斯戈:“元年丞相斯造櫟陽左工疾工上”戈。秦五年呂不韋戈:“五年相邦呂不韋造詔事圖丞蕺工寅。”蔣文孝、劉占成秦俑坑新出土銅戈、戟研究:“從秦始皇三年到十九年,中央督造的兵器銘文以‘十年寺工’戈為界,分為前後兩段。秦始皇九年以前,銘文體例是‘某年相邦呂不韋造寺工某丞某工某’,屬于相邦(最高督造者)、寺工及丞(主造者)、工(具體製造者)三級監造制度。”“從秦始皇十年之後,……兩級監造制度,題銘中不再出現最高督造者‘相邦’一職。”“‘三年呂不韋’戈是呂不韋任相時最早的帶有‘相邦’字樣的戈。”“大概到了秦二世元年,又開始恢復帶有‘相邦(丞相)’字樣的銘記形式,如‘元年丞相斯戈。’”“到了秦始皇十年(前239年)‘相國呂不韋坐嫪毐免’(註引史記·秦始皇本紀),兵器上的‘相邦呂不韋’銘文從此不存”。(摘引文物2006年第3期)文獻稱“相國”,荀子·強國:“賢士愿~國之朝,能士愿~國之官。”漢書·百官公卿表:“蕭何為丞相,七年遷為~國。”據說典籍為避漢高祖劉邦之諱改作“相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