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粦,兵死乃牛馬之血為粦。粦,鬼火也。从炎、舛。”
【釋形】
粦,金文為以形表意字,上部是“大(蓋銘字可證之)”,盤銘字形似“交”字,卽正面人形,人形兩側上、下標有指示符號小點,以示火焰,象其人仰面朝天躺倒在地、四肢奓開;其下部或从
,或為“舛”,舛,表意更顯,示人仰面朝天,兩腿腳奓開呈“八”字形。史牆盤、虎簋蓋等字的下部从“口”,表示焚燒盛死屍之容器,或為盛放骨灰之器。該字所見釋作上从“炎”,是據隸變體从二火為釋。看來古代因特殊情況,或死於戰爭,亦有以“火化”焚人之事,正如宋人李清照絕句詩云“死亦為鬼雄”,字構意亦與此句相近,因火所焚之人,是為國盡忠、孝勞而死,故有靈魂、英靈義。粦應是燐之初文。參見
字條。
【釋義】
(一)英靈、賢明、聖明。
盤:“
朕皇高且(祖)零白(伯),
(粦)明氒(厥)心。”史牆盤:“甬(通)叀(惠)乙且(祖)
匹氒(厥)辟,遠猷
(復)心,子.JPG)
(粦)明。”粦,陳夢家讀為瞵,唐蘭讀為令,李學勤先生讀為靈。銘中皆用為對烈祖、高祖、先祖的稱揚,乃是因他們對烈祖、高祖、先祖稱王帝,天為上天,或稱天神為上帝,上帝、王帝相配、合一,以祈求神靈保佑、降福後人,卽謂烈祖、先祖靈魂在天,如賢人、聖人般的顯靈,而萬事般地精明之義。
(二)人名。九年衛鼎:“矩廼(乃)眔
粦令壽商眔
(意)曰:……”
【字例】
.JPG)
史牆盤
.JPG)
虎簋蓋
.JPG)
尹姞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