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緀,白文貌。詩曰:‘緀兮斐兮,成是貝錦。’从糸,妻聲。”
【釋形】
緀,金文从网,
聲。网、糸意相近;
,見矩方鼎字作从齊,妻聲,與此形同。齊、妻為疊加聲符,故小篆省作“妻”表聲,卽為“緀”字。
【釋義】
繒帛有文彩的樣子。
簋:“易(賜)女(汝)赤巿(
)、冋(絅)緀黃(衡)、
旂,用事。”詩經·小雅·巷伯:“∽兮斐兮,成是貝錦。”銘文之“冋(絅)緀黃(珩)”,卽有文彩的絲織品飾有玉。衡是“珩”的通假,詩·小雅·采芑正義引玉藻“衡”作“珩”,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瑲蔥珩。”毛傳:“朱芾,黃朱芾也,皇猶煌煌也。瑲、珩聲也。”釋文“瑲亦作
,皆七羊反。珩音衡。”鄭玄箋:“命服者,命為將,受王命之服也。”國語·晉語二:“黃金四十鎰,白玉之珩六雙。”韋昭註:“珩,佩上飾也,珩似磬而小,詩傳曰:上有蔥珩,下有雙璜。”“黃”是“珩”的通假,是一連串佩玉上端一塊“似磬而小”的橫闊的玉,下面繫有成組的佩玉。
【字例】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