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耴,耳垂也。从耳下垂。象形。春秋傳曰:‘秦公子輒(耴)’者,其耳下垂,故以為名。”
【釋形】
耴,金文象耳上飾有珠玉“垂子”形。盟書作
。子黃尊(乙卯尊)字,王慎行先生隸作“耴”,李學勤先生隸作“
”。
,廣韻:“而止切。”集韻:“忍止切(ěr)。”玉篇:“轡盛貌。”尊銘此字均釋耳垂之“珠玉”,或讀ěr音。
【釋義】
(一)耳垂之玉珠。子黃尊(乙卯尊):“乙卯,子見才(在)太室,白□一,耴(或
)瑯九、
百牢。王商(賞)子黃
(瓚)一、貝百朋。”李學勤先生云:“‘
’,讀為‘珥’。郭沫若同志在萃編釋文裏釋此為‘瑱’,意義是一致的,說文:‘珥(ěr),瑱也。从玉、耳,耳亦聲。’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引倉頡篇云:‘珥,珠在耳也。耳
垂珠者曰珥。按玉之似珠圓者。’由朱氏之說可知,‘珥’與似珠的瑯
正相呼應。‘珥九’或‘珥瑯九’,就是九件玉珥。”“子在太室朝覲,屬于賓禮。”“尊銘‘
百牢’,卽‘侑百牢’。古禮朝覲時,王要率諸侯享祀于太廟,所以銘文有這一句。祭祀豐盛到百牢之多,在卜辭中不算希見。這和朝覲用戈、珥一樣,為殷禮特有,與周禮有別。”(引自李學勤灃西發現的乙卯尊及其意義,文物1986年第7期)從銘文看釋為“珥瑯”,當是。因其後一字“瑯”亦从玉。
(二)人名。喪史耴簋:“喪史耴乍(作)寶簋。”喪史耴,喪史,職官,名耴。參見“喪”字之“喪史”條。
一年鄭令.JPG)
戈:“
(往)庫工帀(師)皮耴。”此戰國晚期,皮耴,是往庫手工業冶鑄之工師。
【字例】
.JPG)
子黃尊
.JPG)
喪史耴簋
.JPG)
鄭令.JPG)
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