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ɡài丐)古太切(盖)

說文:“葢,苫也。从艸,盇聲。”

【釋形】

葢,金文主要有兩形體,西周早期金文禽簋銘字作“”,从林,从盇。盇,甲文作“”,象器、蓋相合之形。於“去”甲文形近。盇,匣紐;去,溪紐;匣、溪為喉牙通轉。盇、去形近,隸變則作“”,以去為聲。林與艸古文作構件不別。由此說,禽簋銘之“”,應為“葢”之初文。秦公簋字又加艸,承西周金文之从“林”,下部與鼎蓋銘字相同。春秋金文省艸,从仌,表示器物之蓋形,从(或)表示器物,兩形構成“合”,其與“皿”合體,卽隸可作盒,集韻:盒,“侯閤切(hé)”下“盒盤覆也。”釋文:“盤蓋”。讀之侯閤切音,疑是因形異而分化,讀音亦別。

【釋義】

(一)器物之蓋。楚王酓鼎蓋:“(室)(鑄)(鐈)(鼎)之盍(蓋)。”

(二)通“奄(蓋,讀yǎn)”,一作。古國名。的盟國。姓。在今山東曲阜舊城東。周成王卽位時,由于武庚和東方夷族反抗朝,被周公所滅。周公之子伯禽封于此。禽簋:“王伐(葢)侯,周公某(謀),禽祝,……”,卽蓋侯,亦卽奄侯尚書·大傳:“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三年踐。”書序說:“成王東伐淮夷,遂踐,作成王政(本作“征”)。成王旣踐,將遷其君于蒲姑周公召公,作將蒲姑。”尚書·大傳解釋成王政說:“遂踐。踐之者,籍之也。籍之謂殺其身,執其家,豬其宮。”鄭玄云:“踐讀曰翦,翦,滅也。凡此諸叛國,皆周公謀之,成王臨事乃往,事畢則歸。”(書序正義引)鄭玄又說:“奄國淮夷之旁,周公之時亦叛,王與周公征之,三年滅之。自此而歸。”(詩經·豳風正義引)。

【字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4: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