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字源
(huò霍)集韻胡陌切;(yuē約)韻會乙卻切

說文:“蒦,規蒦,商也。从又持萑。一曰:視遽貌。一曰:蒦,度也。,蒦或从尋。尋亦度也。楚詞曰:‘求矩彟之所同’。乙虢切。”

【釋形】

蒦,金文有兩體:一體从萑、从又。上部从“萑”(隸變),實為从“隹(禽鳥類)”,祇是由于其上端本表示鳥之一雙耳朵狀(參“舊”字之甲骨文),後訛作从“艸”;“又(手)”,表示人以手持之。由此戰國豆器字異變作从艸。另一體哀成弔鼎字不从艸,从雀,从又會意,示以手持雀意。構形類似于“隻”,祇是一為“隹”,一為“雀”之異。隸變作“”,從銘文中看,當與蒦為同字。

依形析之,當應同於“擭”。蒦,集韻:“屋虢切(wò)。”音擭。說文:“擭,一曰握也。”廣雅·釋詁:“蒦,持也。”因从手握持之禽鳥,手之握力需用力適度,若稍有松弛便可掙脫飛失,若手持過力會損于鳥。故說文蒦又訓“適度”義。

【釋義】

(一)(huò)。與“”組成聯綿詞。哀成叔鼎:“黃君旣安叀,亦弗其,嘉是隹哀之鼎。”張政烺曰:“是聯綿詞,疑讀為尃蒦。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封禪文:‘非唯雨之,又潤澤之。非唯濡之,尃濩之。’胡廣曰:‘,普也。言雨澤非遍于我,普遍布散,無所不濩也。’字亦作布擭,廣韻去聲十一暮,擭字下云:‘布擭,猶分散也’。”釋之蒦。蒦之王寧羅衛東春秋金文:“‘’,从皿从亦聲。‘’卽‘黍’。說文解字卷七上:‘黍,……从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為酒,禾入水也’。”

(二)通“與(蒦,讀yǔ)”。中山王:“蒦(與)其汋於人施,寧汋於(淵)。”此銘句李學勤先生謂類於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的盥槃之銘:“與其溺於人也,寧溺於淵。溺於淵猶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三)通“濩(蒦,讀huò)”,地名。匋里豆:“蒦匋里人告(造)。”戰國陶文有:“蒦匋里人造。(季木48頁七)”“蒦匋里”。(季木49頁十)“蒦南里人奠。(季木54頁一、二)陳直案云:“‘蒦’,卽‘濩陽’,疑卽‘濩澤’。穆傳卷五云:‘天子四日休于濩澤,’:‘今平陽濩澤縣也’。”(讀金日札卷四·璽陶石簡·二)何琳儀陶“蒦”,讀“畫陽”,臨淄縣志:“‘澅水發源於縣西南十里……孟子·公孫丑篇孟子,宿於西南邑也。劉熙曰:音獲。西南近邑,因得名’。今山東臨淄西。”(見戰國古文字典)

【字例】

哀成叔鼎

匋里豆

中山王

随便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6: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