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鉦 |
字源 | 鉦(zhēng征)諸盈切(钲) 說文:“鉦,鐃也。似鈴,柄中,上下通。从金,正聲。” 【釋形】 鉦,金文从金,正聲,與小篆形同。廣雅·釋器:“鐲,鉦,鐘,鈴也。” 【釋義】 (一)古樂器名,亦稱鐃,又名丁寧。南疆鉦:“余冉鑄此鉦鋮。”周禮·考工記·鳧氏:“銑間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上謂之舞。”鄭玄註:“此四名者,鐘體也。”又考工記·鳧氏:“鐘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程瑤田考工創物小記:“∽體正方,中有界,縱三橫四,為鐘帶篆起,故謂之篆。篆間扁方空六,三成,成皆二以並,中各為乳三,共十八枚。故曰篆謂之枚,枚謂之景也。”案程氏所云為鐘體之半,兩鉦則方空十二,乳三十六枚。此文獻皆指鐘體鼓之上部,有篆,分鉦體為十二。鐘樂器,亦稱“鐃”,又名丁寧。詩經·小雅·采芑:“∽人伐鼓。”毛傳:“鉦以靜之,鼓以動之。”左傳·宣公四年:“著於丁寧。”杜預註:“丁寧,鉦也。”國語·晉語五:“戰以錞於丁寧。”國語·吳語:“鳴鐘鼓丁寧。”韋昭註:“丁寧,鉦也。”蓋丁寧為鉦之合音。 (二)通“征(鉦,讀zhēng)”。西 【字例】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