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諅 |
字源 | 諅(jì計)渠記切 說文:“諅,忌也。从言,其聲。周書曰:‘上不諅于兇德。’” 【釋形】 諅,金文从其(箕),从口,其(箕)亦聲。其:古文之“箕”字,象簸箕形。簸箕,是農戶用以取分糧食之秕糠或其塵土、雜物之用具,以搖動而搧起便生風,吹出糧食中的塵土或雜物,猶似“吹糠見米”。口,與言同。其與“口”會意,喻意表示煽風點火,搬弄是非。 北方俗語有:“說舌頭,蓋簸箕。”此言正是“諅”字之構意之表述。說文又有“諆”字,“欺也”。其實二字古文構意相同,金文習見構件(字素)往往由左移右,或上移下者,另見“諆”字。例“盉”字作 【釋義】 通“期( 【字例】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