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貜,
玃也。从豸,瞿聲。”
【釋形】
貜,是何獸?說文之“
貜”,徐鍇繫傳作“
(hù)貜”。王筠句讀:“群書皆二字(
、貜)各為一名。”貜,爾雅·釋獸:“貜父善顧。”郭璞註:“貑貜也。似獼猴而大,色蒼黑,能貜(攫)人,好顧盼。”疏:“大猿也。”康熙字典引廣雅云:“西方有獸焉,如鹿,白尾馬足,人手四角,其名曰貜如。玉篇:貜豠,獸名。又貜且,邾定公名。左傳·文公十四年:邾人辭曰:齊出貜且長。註:貜且,定公也。”集韻:“貜,王縛切(yuè)。”諸說不盡一致,金文
父丁簋字,上从
,下从
,其蹄爪凸顯。與野
相似。此字為商代圖形文,究其何獸?應是古人對兇猛野獸的一種圖騰、崇拜,從現行漢字對應於“貜”字,从豸,意為獸,如商代金文亞獸爵銘之“獸”之形,與其下部形同,字上从之“
”又與“瞿”可對應,依此金文對應釋之貜。商金文从
,是瞿(jué)的省形亦省聲。或爲“
”字。(見436頁)
【釋義】
族氏名。
父丁簋:“
(宁)父丁尊彝,貜冊。”
【字例】
.JPG)
貜 爵
.JPG)
父丁簋
貜冊二字合文
.JPG)
貜 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