趗,廣韻:“七玉切。”又集韻:“千木切。”
【釋形】
趗,西周金文未見,戰國兆域圖字从走,从足會意,足亦聲。左部之“走”、右部之“足”,下邊本分別从止,止作形,是戰國金文習見的一種寫法。走與足會意,自然是以足行走義。類篇:“趢趗,小步。”李賀摩多樓子詩:“曉氣朔煙上,趢~胡馬蹄。”
【釋義】
通“湊(趗,讀còu)”。中山王兆域圖:“夫人堂方百五十乇(尺),萆桘中桓眂衣 心后,其趗(長)三乇(尺)。”其“趗”,文獻作“題湊”,是古代天子的棺槨制(也賜予有功之大臣),卽槨室用大圓木壘成,圓木的頭端都向內,形成像四面有檐的房子,名題湊。呂氏春秋·節喪:“題湊之室,棺槨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
【字例】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