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鄧,曼姓之國。今屬南陽。从邑,登聲。”
【釋形】
鄧,金文據用義析之,西周期該字从豆,从廾;春秋早期字从登、从;不从“邑”者應爲借字。春秋晚期从邑、从、从登,豆、登分別爲聲。
【釋義】
春秋時曼姓的諸侯國。在今湖北襄樊市北鄧城鎮,一說疆域到達今河南鄧縣。公元前678年為楚所滅。中甗:“中省自方、(登、鄧),(造)□邦”。此“鄧”,唐蘭謂位于南陽盆地南部的古鄧國。王輝說,鄧,今河南鄧縣一帶。案:南陽盆地,在河南省西南部及湖北省西北部,當立國于南陽盆地南緣、漢水中游北岸。鄧公乘鼎:“鄧公乘自乍(作)飤。”鄧公牧簋:“(登、鄧)公牧乍(作)。”左傳·桓公七年:“春,穀伯、~侯來朝。”孔穎達疏:“以穀、鄧是南方諸侯,近楚小國,明以辟陋小國,故賤之也。”
【字例】
鄧孟壺
鄧公牧簋
鄧公簋
鄧子午鼎
以鄧鼎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4381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