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形】
,見東周金文曾伯
簠、番君簠、陳逆簠,从食(或象食器形),孝省聲。番君簠字,陳直釋作“養”,上部形與其他兩體略有別,從字形看,釋“養”可從。今之“養”,殆是易“耂”為“羊”作聲。銘文中用意為“孝”。說文:“養,供養也。从食,羊聲。
,古文養。余兩切。”
(牧)、
(養),養牛、養羊均為養畜,玉篇:“養,供養也。下奉上也。”或亦本為“孝”字。史記·夏本紀:“[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此“孝”意為祭祀,故金文从食。養,古讀“
兩切”,養韻、喻四,陽部字;孝,讀“呼教切”,效韻、曉紐,宵部字,喻、曉均爲喉音,陽宵對轉,養與孝應為同源分化字。釋名引孝經說:“孝,畜也。畜,養也。”可為之證。
【釋義】
同“孝(
,讀xiào)”。曾伯
簠:“用
(孝)用亯(享)于我皇且(祖)、文考。”陳逆簠:“台(以)亯(享)台(以)
(孝)于大宗。”
【字例】
.JPG)
曾伯
簠
.JPG)
陳逆簠
.JPG)
番君簠
.JPG)
陳逆簠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