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
,偫也。从尸,奠聲。”
【釋形】
魯伯悆盨銘有
字,从尸、从冊、从口、从廾會意。其从冊、从口、从廾(卽該金文之下部構件),可釋為“典”字,甲骨文“典”字作
(合集7414),从冊,从廾(収),會雙手捧冊之義。其“冊”與“口”合體,卽為“
”,是“冊”之繁構,益其“口”,是其強調“典”之本義——雙手捧冊而讀之,是以字從意增之“口”。故
,可作
,从尸、典聲。典、奠古屬端、定紐,同為舌音,又均為文部字,疑“
”“
”之聲符“奠”“典”更旁字。
,非單純形聲字,從銘中用意可見之,奠為祭奠,从尸,表示祭祀對象。
【釋義】
通“奠”。設酒食而祭。魯伯悆盨:“悆膽
(
、奠)用追孝,用
(祈)多福。”詩經·周南·采蘋:“于以奠之,宗室牖下。”毛傳:“大夫士祭于宗廟,奠于牖下。”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鄭玄註:“釋奠者,記薦饌酌奠而已,無迎尸以下之事。”
【字例】
.JPG)
魯伯悆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