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形】
據金文字形隸作
,楊樹達曰:“銘文以
與靜連文,蓋假爲寍,義爲安靜,殆無疑義,其字作
者,
實寧之或作也。知者,古丂與于同字。說文五篇上丂部云:‘丂,古文以為于字。’是也,丂于同字。故說文及金文盂爵、寧
之寧字並从丂。而此器銘文則从于,从于猶之从丂,特从丂者丂字皆在皿下。而此銘于在皿上,位置旣異,而又省去心字,故人遂多不覺耳。龜甲文此字作
,金文
母父丁鼎同,字皆不从心,此
字與
字實同。異者,彼从一[丂]在皿下,此从于在皿上耳。”(積微居金文說)案依克鼎銘義看,讀之“寧”當是。
【釋義】
(一)通“寍”。安也。克鼎:“
(寍、寧)靜于猷。”參“寍”字釋義(一)。
(二)人名。叔
簋:“弔(叔)
乍(作)寶簋。”
【字例】
.JPG)
叔
簋
.JPG)
父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