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褱、褢”三字同源,均与衣袖襟怀有关。初文是“褱” ,金文写作“、 、 、 、 、 ” , 外围是上衣形状, 里边是眼睛流泪的 “眔”(读dà)字,象用衣襟包住头部垂泪之状,深切怀念之情表达得淋漓致尽。为进一步说明思念是心理反应,后期金文、小篆另加“心”字写作“、 、 ”,使字义更加精准。“怀”指心胸怀念,思念。《说文》: “怀,念思也。”
“褢” 读huái,与 “褱、怀”读音相同,字源相同。本义是在怀里藏见不得人的东西。 所以, 古玺文、小篆甚至隶书字形结构相同, 分别写作“、 、、 、 ” 。 上下是衣服的 “衣” , 中间是鬼魅的 “鬼”或“女” , 充分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轻蔑。《说文》称: “褢,袖也。一曰: 藏也。” “袖”在这里是动词,表示把东西装在衣服里。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