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燮 |
字源 | 燮xiè 𤏻 ![]() ![]() ![]() ![]() ![]() ![]() ![]() ![]() “燮” 源自称作 “夕燮” 的祭祀活动。甲骨文是手持刀形物在燃烧大火,状如后来道士、术师用剑穿咒纸点燃作法。因其动作要反复多次,故甲骨文用三个或四个火苗来表示。金文1-3字形不尽相同,属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正常现象,但均表现的是火烧植物根须的形状。此情景至今在民间仍常见(如烧苇根、艾草、松柏枝等) ,用以熏蒸瘴气,祈求平安和顺,并由此引申为调和、和谐。小篆将被烧物写作 “辛” ,辛也是 “薪”(柴)的省文,也表示燃烧植物时发出的辛辣气味。隶书将小篆的弧笔圆折作了平直处理,由此脱离了古文字的行列。 注: 小篆的 “燮” 又指语言调和。 后与 “𤏻” 混用。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
随便看 |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