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是个部首字。是腕以下的指掌部分。《说文》 : “手,拳也。 ” 最初甲骨文表示手的形状和动作时写作 “” (右, 右手) , 与“又” 、“寸” 相同(详见 “又、寸” 释文) ,都是将五指省略为三指的形状。 金文始写作 “、 ” , 象中指最高、 五指展开的手掌形。 小篆为均衡笔画结构写作 “” , 与金文相去不远。 “说文古文” 是六国异写文字,依稀可见手的影子。隶书(汉帛书)逐渐将五指拉成横画,完全脱离了象形字。
“握”是用手抓住,把握。《说文》: “握,搤持也。” “说文古文”借用房屋的 “屋”字写作 “” (参看 “屋” 释文)。 小篆强化了握是手的动作, 加“手” (扌)写作“” 。隶书结构同小篆, 写作“”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