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最初是对农业丰收的一种祈祷。商甲骨文象两手中间有一代表农作物的草木形符号 “
” , 表示两手合拢对其礼拜; 周时金文1-2可能考虑到既是农作物就不能用 “禾” 、“木” 、“黍” 等有明确含义的形符表示,所以将农作物写成有根有茎有叶但不是标准偏旁部首的 “
” 形, 同时省去一只手,所以有学者认为 “拜” 的初文应该是 “掰” 。即掰植物上的穗实物如玉米或谷穗; 但这种解释又与金文3-4的字形不合: 金文3-4的左旁是植物形,右旁是一个突出头部弓身弯腰的人形,象人恭敬地面对植物的样子。所以笔者认为 “拜” 与 “掰”是同源同音的异形字,代表两个不同意思。小篆为适应金文的不同写法将 “拜” 也写作两个字: 一是 “左手右𠦪” 的形声字“𢱭” ; 一是 “双手合拢” (拜)的会意字。 “说文古文” 上是二人, 下是两手,中间是植物的省笔。汉隶书( 《曹全碑》 )为左右两只手上加 “一”作指事符号。意思是两手合拢即是 “拜” 。
![](Images/zgxxzdd/R201211015.0010.24[02911415f1b7].jpg)
![](Images/zgxxzdd/R201211015.0010.25[65a32c22f2cd].jpg)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Images/zgxxzdd/R201211015.0010.28[0b571c27f484].jpg)
图为 “象形字书画” 《拜》
拜最初是对农业丰收的一种祈祷。甲骨文象两手中间有一代表农作物的艸木符号“
” , 表示两手合拢对其理拜。 金文或直接写作“
” , 右边是一突出头部的人形恭敬面对一禾谷类植物的样子,生动表现出拜字的本意。小篆面对甲金文的不同写法,制定了一个左 “手” 右 “苯” 的形声字,一个双手合拢的会意字。隶变时依据后者确定为“
” 。
大熊书于丙戌年冬
规格: 高130CM 宽68CM
![](Images/zgxxzdd/R201211015.0010.30[4c8acc0ad0ad].jpg)
![](Images/zgxxzdd/R201211015.0010.31[6eda8f0900f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