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是(方向)正直,不偏斜。《说文》 : “正,是也。从止,一以止。” 甲骨文1-2上边的 “口” 表示城郭、 区域, 下边是 “” (止,趾,表示脚) ,合起来就是脚对正城门口或某一方域走去。此时为征途的“征” 字。 甲骨文3和金文1-3将甲骨文的 “口” 填实写作 “、 ” , 或省作一横,字义未变。小篆加表示行走的 “彳” (读chì,是行的省文)和“彳” 的变体 “廴” 分别写作 “正、 征(𨒌) 、 延” 三个字。 《说文》 :“𨒌, 正行也” “延, 長行也” 。 字形虽略有不同, 但仍可看出与甲、 金文的传承关系。隶书(汉《杨震碑》等)以特有的波磔笔画彻底改变了古文字形,成为今文。
注: “延” 是 “𨒌” 字的讹变。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