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 是个部首字。指动植物的表皮层。《说文》: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金文、 石鼓文均象 “” (手)持 “” (皮铲)剥兽皮的形状。用手持某专业工具来表示某项工作,是很高明的创意,如同今人用镰刀斧头表示工农一样。“说文古文、籀文” 及小篆字形变化较大,但均有一 “” (手)形表示劳作。 隶书(汉简)写作 “、 ” , 失形而成为今文。
“皮” 作为部首与其他字符组成很多表示表皮的字。如加 “水”( 氵 )成 “波” , 古陶文、 古玺文、 小篆分别写作 “、 、 ” 。用 “氵 、 皮” 表示波是在大水之表皮涌动; “皮” 加 “包” 成 “”(皰), 表示脸部长得疱; 加 “干” 成“” (皯), 表示面部黑气。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太和图》 (局部)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