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的本义是祭祀时将谷物放(盛)在容器中。《说文》: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后泛指将东西放进容器里。甲骨文的 “盛” 字左边是一容器形,为表示器皿中盛满东西,四周加几个小点,表示溢出。此形为器皿的“皿”。 “皿”字金文写作“” ; 小篆写作“” 。 “盛”字右边是“成”字。 “成” 的甲骨文写作“” ; 金文写作“” 。 本是斧钺形。 小篆失形写作“” , 在这里与“皿”组合后, 既是“从皿, 成声” 的形声字, 也是用武器(斧钺,也是仪仗用具)保卫和参与祭祀活动,以示盛大的会意字。故“盛”读shèng时表示盛大、隆重,表示将物品放于器皿中时读chéng。隶书(汉《杨震碑》、 《汉帛书》 )写作“、 ” , 从而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