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 是灾难,与 “福” 相反。古文认为 “祸” 是神降给的。《说文》: “祸, 害也, 神不福也。从示, 呙声。 ” 甲骨文1和3写作“、 ”都是在占卜用的牛胛骨上出现卜文的形状,表示预测到有祸降临。甲骨文4在卜骨旁加一 “” (猛兽形), 表示祸是野兽伤害。 金文写作 “” ,左边是与祭祀活动有关的 “示” ,右边是 “呙” ,仍是以卜问祸的意思。小篆规范了笔画, 写作“” 。隶书写作 “” , 成为今文。
“” (读huò )。 《说文》: “屰惡惊词也。 ”意思是惊呼。 甲骨文写作 “” 。右边是死人的残骨, 左边是一张口惊呼的人, 人见死人残骨发出惊叫十分自然。 小篆写作“” , 惊叫的人已经不太象形, 残骨也改为 “骨”字的变体。今人表示惊呼时写作“嚯”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图为 “象形字书画” 《大道图》 (局部)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