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字多用作代词、助词。《说文》: “者,别事词也。”其本义是烧煮, 与 “尞”字同源。 甲骨文写作“、” , 下边的 “、”是火,上边的“、 ”是黍类植物, 四周的小点是脱落的黍籽。金文写作“、 ” ,把火改作“、 ” (口或甘), 表示口中感到烧煮的黍味甘美。小篆规范笔画后写作“”。为表达“煮”义,又另加“火”成“煮”字。 “者”遂专作“别事词” 。隶书(汉《刘熊碑》等)以直笔方折写作“、 ” , 成为今文。
注: 小篆 “煮” 字也写作 “” (䰞), 因笔画过于繁复, 故多用“煮”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