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是 “藏” 的初文。经长期的使用发展成两个字。“臧”最初指战争中被俘获的人。 甲骨文、 金文1写作 “ 、 ” , 象用 “ 、 ” (戈)对“、 ” 战俘的眼睛(此形又作“臣” , 详见“臣”释), 此时属会意字。金文2-3写作 “、” , 将“戈”改为表示杀害的 “戕” , “臣”改为表示人口的 “口” , 杀人灭口中渐生 “藏” 义。小篆在保留 “” (臧)字的同时, 上加 “艸” (读cǎo, 草), 写作“” (藏), 表示在草中藏匿。《说文》称: “藏, 匿也。 ” “说文籀文”写作“” , 下加 “土”字, 是埋藏义。隶书(汉《白石神君碑》、 元赵孟頫书)写作 “、 ” 。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