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是部首字。是为人体遮蔽或御寒的物品。古时称上衣为 “衣”,下衣为“裳” 。《说文》: “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 甲骨文、金文、楚简、 小篆等字形近似, 顺序写作 “、 、、 、 、” , 均象有领、袖、掩襟的上衣形。
由衣作形符组成的字很多。 如加 “㐱” 和 “辰” 字成 “、 、 ”(袗、裖),表示黑色衣裳,《说文》: “袗,玄服。” ; 加 “楙”和“矛”字成 “、 ” (袤) , 表示上衣与下裳之间的带子, 《说文》 : “袤, 衣带以上。 ”此字“说文籀文”写作“” (楙), 故也借指南北之间的距离;加 “皮” 成被褥的 “、 ” (被)字, 《说文》: “被, 寝衣, 长一身有半。 ” “衣”字隶书( 《娄寿碑》 )写作“” , 成为今文。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