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 本是古人对雨的渴望、需求和等待。甲骨文和金文1字形近似,分别写作 “、、、 ” , 象一站立的人被水淋漓形。 甲骨文4上边已出现雨,此义在金文2-3中表现的更加明显,下边是站立的人形,周身水点滴滴,正是大雨淋人的情景。小篆误将甲、金文下边的人形写作“而”字,“而”在甲、金文中都是人的须发形,如此一来,形义尽失。隶书(汉《孔彪碑》 )在小篆字形的基础上将笔画拉平取直,脱离了象形字的窠臼,进入今文时代。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