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字一般多释作 “璜” 的初文,即半璧形的玉器,或指黄土地的颜色。 《说文》称: “黄,地之色也。”从甲骨文、 金文、 小篆写作 “ 、、 、 、 ” 来看释为佩玉或勉强可通, 但释为黄土色实难印证。特别是 “说文古文” 写作 “” (读guāng)就更难圆其说了。 笔者认为“黄” 是一种黄疸性传染病。患者通身皮肤发黄,且腹部膨胀如鼓。甲、金、篆描写的人腰部成圆球形当指此义。又因此病传染,常被用火烧死灭菌,故“说文古文”下边有 “火”形。请参看笔者对“難” 的解释。
图为 “象形字书画” 造形
汉字字源辞典收录3519条汉字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